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旅游美食 > 正文
    购物车
    0

    长治市屯留县特产之上党党参

    信息发布者:任爱斌
    2017-12-29 14:05:25   转载

    一、上党人参历史考证
    1、从《潞州志》中找到了上党人参
    长治市地方志办公室现存的明弘治八年(1495年)《潞州志》中有“紫团山在县东南一百六里,昔常有紫气见山顶,团团如盖,产人参,名紫团参……《禹贡》,唐潞州上党郡大都督府土贡……上党郡贡人参二百小两” 之记载。此时的上党人参已是名噪一时的地方特产,不仅产量可观,而且品质优良,自唐以来,就是朝廷钦点的贡品。
    2、从碑文记载说明上党有过人参
    在壶关县紫团山顶的白云寺庙里 ,有一块篆刻于明朝年间人参出上党的石碑,上面写的:“壶关县东南乡第三区有紫团村,曾有紫气团聚,曾产出人参,为潞州属人参之冠”,接下来的记述与传说中的人参故事不谋而合。
    3、从药材古会看上党人参当初的火爆市场
    据曾在鲍店镇药材古会上做过管账的长者郝富文介绍:鲍店药材会的确起缘于人参,从宋朝年间,每年农历的九月十三日,鲍店的药材会就隆重开市,持续整整100天,直到腊月二十三。这段渊源不仅在当地妇孺皆知,而且被人们用说书的形式传唱到今天,“打起鼓板开子腔,自古人参出上党,你把上党人参用,延年益寿体安康”。
    二、上党人参灭绝考证
    1、从《潞安府志》中找到了破坏上党人参生态环境之记载。《潞安府志》编纂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较《潞州志》问世推迟285年。《潞安府志》中有 “昔曹魏建邺宫,伐上党山材木,规制极盛。后历代砍伐,加以樵牧日繁,虽深山绝顶皆濯濯所呈”。本记载说明,太行山自古以来就是燕赵大地最重要的木材供应基地。从三国时期甚至更早的时代就开始的森林砍伐,这种环境的破坏把人参推向了灭绝的边缘,即使到深山里面,山上也是光秃秃的,对人参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2、在《潞安府志》中找到了上党人参灭绝的又一依据。在《潞安府志》中有“古有人参”,而“后绝”和“有参园,今废为陇亩”的记载。在此时的明朝社会,由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正陷入对人参的狂热崇拜中。人们对人参趋之若鹜,大肆采挖,人参的浩劫不可避免地开始了。繁重的苛捐杂税也被转嫁到上党参民的头上,加上官吏的巧取豪夺,他们往往得不偿失。参民把人参作为地方害,不但不敢上山采挖,而且将自家的参园都毁掉了。这段记载与《本草纲目》中“上党,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不谋而合。从此,人参就这样集体告别了上党,从这片最早的发现地消失了。
    3、现今在上党地区为什么找不到人参的踪影?
    《本草纲目》中收录了宋代苏颂对上党人参生长环境的描述:“春生苗,多于深山背阴,近椴漆下湿润处”。由此可见,人参惧怕烈日和干旱,喜欢生长在土壤疏松、空气湿润、乔木丛生的椴、漆树下面。现今,在太行山山脊上放眼群山,连绵不绝的是成片的农田和年轻的森林,明显不适宜人参的生长,所以找不到它的踪迹,时至今日只能在中国和朝鲜的长白山脉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窥见它的身影。
    三、从上党人参的灭绝谈党参的命运
    由于人为影响和生态环境的改变,使多种植物濒危。古时的人参是野生山参,现今,即使在长白山的密林深处也很难找到。目前,药用人参为人工栽培的“园参”和“林下参”。上党人参的灭绝与东北野山参的濒危,不能不说是对后人的一大警世。
    从《潞州志》中上党人参名噪一时,到《潞安府志》的“古有人参,而后绝”的300年间,不只是上党人参的毁灭,就连人参的代用品野生党参也遭受到了掠夺性采挖。从《陵川县志》所附清德宗光绪八年(1882年),县令李桢撰写的《种参说》中,找到了当时在野生党参不能满足用药量的情况下,人工种植坡参的记载,与现今的方法极其相似。在此需要提及的是,目前党参全都种在大田,与过去的坡参相比,不仅生长环境有所改变,而且因使用化肥、农药,已严重影响了其原有品质。为此,采取恢复坡参生产的措施,已成为确保党参野生资源和人们用药安全的必然选择。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